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转贴】转载之 SB南朝——二战论坛-《原创:日本陆军一些旅团的战记》制作:maddog3

整理时间:2013-03-08 17:33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499449)2013-03-06 13:43

» 转载之 SB南朝——二战论坛-《原创:日本陆军一些旅团的战记》制作:maddog3
    原帖很长,所以大家可以去链接慢慢看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1&Page=1&TopicID=3963079
    
    梅雷约岛战记/第50混成旅团:
    密克罗尼西亚最西部的雅浦州下属的沃勒艾环礁,日本军称之为梅雷约环礁,岛上现住八百居民,珊瑚环礁的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6公里,由15个珊瑚礁组成,海拔高度只有0.5米到3米,有5千5百颗椰子树,还有六百颗面包树,因地下水含有极高的盐分,所以岛上不适宜能耕作,岛上流行登革热。日本海军在主岛上建造了一个有一千五百米跑道的机场。
    
    岛上原先驻扎的是三千海军,其中有海军第44警备队和第216设营队,航空部队,设施部队,设营队主要是军属也就是平民组成,第44警备队装备为140毫米舰炮2门,210毫米舰炮2门,127毫米高射炮4门,25毫米高射炮24门。
    
    随着美军的战略大反攻,陆军开始向太平洋各个岛屿开始增兵,其中向梅雷约派遣的是在国内福山新编的南洋第5支队,下辖第1,第2步兵大队,战车中队和高射炮中队大约2500人,1944年1月11日搭乘5467吨的江りい丸离开佐伯港,前往梅雷约岛,当天就在北纬32度32分,东经131度54分初被美国潜艇SS187鲟鱼号击沉,死亡196人。幸存者返回驻地重新整编。
    
    另一方面关东军于2月中旬抽调第24师团下属步兵第22,第32联队,野炮兵第42联队和工兵第24联队的1个中队抽出组成第7派遣队,为了强化梅雷约岛的防御,决定将第7派遣队和南洋第5支队一起派往该岛。
    
    3月3日第7派遣队和南洋第五支队3千4百陆军军人一起搭乘七千吨级松江丸离开釜山,做为西松2号船团的一员前往帕劳,松江丸另外还搭载0.5个会战份弹药和3个月的粮食。3月28日抵达帕劳,在入港前的26日,遭到SS284白鲑号的鱼雷攻击,不过鱼雷射出后发生事故,反而结果了白鲑号。然后因为特鲁克空袭等一些列变故,滞留在帕劳群岛,直到4月11日才辗转抵达目的地梅雷约,在抵达前一天的4月10日,松江丸还被潜艇发射的1枚鱼雷击中,不过是哑弹,而同船队的两艘海军运输船均被击沉,整个行动历程47天,
    
    一方面2月25日美军第一次空袭梅雷约岛,4月1日,美军特混舰队出动2百架次飞机空袭梅雷约岛,给岛上的日军第32航空队等航空部队以毁灭性打击,4月8日从塞班派出第261航空队的16架零战抵达梅雷约岛,担负卸载掩护,13日完成卸载,14日增加27架零战掩护,18日中午开始B-24型轰炸机开始成为岛上的常客,不过因为岛上有高射炮部队,轰炸始终在比较安全的高度。岛上卸载下来的物资,因着眼点在疏散兵器,结果粮食被炸掉大半,19日岛上的第261航空队分遣队幸存13架返回塞班。
    
    鉴于解放者天天来岛轰炸,第1航空舰队司令官打算搞个伏击战,23日第261航空队27架零战抵达,9点展开空中巡逻,10点45分就拦截了解放者轰炸机的11机编队,自损5架,号称击落4架解放者,内两架零战属自杀攻击,13点着陆加油后立刻返回关岛。24日6架解放者继续来轰炸,炸掉了500个航空燃油桶,当天开始出现登革热患者。27日发现痢疾患者,立刻强调了洗手,喝煮沸的水,洗碗和厕所离开驻地50米以上距离。
    
    4月30日昌山丸抵达,运来了粮食等补给品。
    
    5月14日神岛丸等5艘船在夕月号驱逐舰护卫下抵达梅雷约岛,运来了海军第59防空队260人和部分物资,新部队带来了127毫米高射炮6门,2门25毫米高射炮,3台探照灯,6辆汽车。
    
    5月15日开始将原先每日配给的720克粮食缩减为580克,并开始试图培育热带果树,5月24日开始进行机帆船运输, 6月第7派遣队与南洋第5支队合编组成独立混成第50旅团,旅团兵力为3205人,旅团编有参谋部,副官部,经理部,军医部,步兵第331,332,333和334大队,炮兵大队,工兵中队,战车中队,高射炮中队,通信中队,船舶工兵小队。此时岛上陆海军总兵力为6426人。旅团长北村胜三少将坐一式陆攻于6月1日从塞班抵达梅雷约岛上任,原第7派遣队司令官川原大佐前往塞班岛31军司令部报到。南海第五支队原来还有一个大队,因为海没差不少人,后被改编为第335大队,只有2个中队,预定从关东军再补充3个中队人马,最终这三个中队在途经塞班时候,卷入了当地的战斗而全灭。
    
    6月开始将原来的野战防御阵地进一步加强为半永久性防御阵地,防御的重点方向根据战训由对外海改为对礁湖内。炮兵除了一炮手和二炮手外,全部进行了步兵技能训练,炮兵驭手也全部做了炮手技能训练,步兵强化了反坦克作战训练。
    
    为了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北村少将到任后,开始种植南瓜,番薯之类的作物,奖励部队和个人的生产创造,组建现地自活班,尝试食用各自贝类和蟹类,并开始利用工兵队的折叠舟艇进行捕鱼。同时为了提振士气,搞搞绯句短歌这种文艺比赛,甚至还谱曲创作了梅雷约部队战歌
    
    6月4日第一日祥丸抵达,带来了3名军医和50名卫生兵,
    
    6月7日7艘机帆船抵达梅雷约岛,带来了钢筋和水泥,和24日分别抵达2趟机帆船队,运来了粮食和建筑材料。
    
    7月13日医院船冰川丸抵达,运来了3周的粮食和卫生材料共三百吨。
    
    7月13日医院船冰川丸抵达,运来了3周的粮食和卫生材料共三百吨。
    
    7月份的粮食配给减少到410克,随着食品的极端匮乏,开始动用手榴弹炸鱼吃了。
    
    9月份岛上出现饿死者,当时美军登陆五百公里以外的佩雷利乌岛,旅团长强烈要求上级派船进行反登陆玉碎作战,因为派不出船,只能作罢。
    
    到1944年11月每天大米配给减少到100克,出于维护军官的体面需要,也怕军官先死会导致军队变成乌合之众,军官可以多50克,士官可以多吃30克。
    
    部队的新战术根据体能现状将突击距离改为十米,防空部队面对解放者轰炸机的轰炸,不再进行连续射击了,此时搬运127毫米炮弹变得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了。对盗窃粮食的立即处以极刑,岛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士兵开枪自杀。
    
    大本营考虑到梅雷约的惨状,先后五次派出潜艇进行代价高昂的运输
    伊363号潜艇1944年10月9日从横须贺出发21日抵达特鲁克输送被服10吨,28日抵达梅里尔岛输送粮食75吨,燃油5吨,返航时候连同特鲁克共撤回89人,其中梅雷约岛上7人。
    
    伊362号1945年1月1日由横须贺出发向梅雷约岛运输物资,预定21日抵达梅雷约岛,18日下午在东加罗林群岛北方被经过的美护航队的护航驱逐舰DE32Fleming号雷达发现,19:00接近询问时下潜,遭4次刺猬型深弹攻击后沉没(北纬12.08度,东经154.27度).
    
    伊366号经特鲁克于2月16日抵达梅雷约岛,卸载了51吨的粮食和弹药,并收容了42名乘客,鉴于潜艇的到来,1月26日每天粮食配给增加到200克,从2月27日开始增加到300克
    
    伊371号于1945年2月21日离开横须贺前往梅雷约岛,3天后在本州以南海域被击沉。
    3月16日开始粮食配给减少到250克
    4月1日减少到200克,5月1日减少到150克,
    
    伊369号于1945年4月16日从横须贺出发,5月1日抵达特鲁克,卸载了0.3吨的食品,6.3吨的武器弹药,重油25吨,其它物资4.4吨,这是日军最后次对特鲁克的补给。3日离开特鲁克,4天后抵达梅约岛,卸载了83.9吨的食品和2.6吨的其它物资,返回时收容2式水上飞机飞行员和设营队共60人和2人的骨灰,24日返回横须贺港,途中因为传染病,导致除二式大艇机组人员外,撤离人员全员死亡,乘员组三分之罹患痢疾的窘境,此次运输极为困难,岛上无法派出健康人员来搬运粮食,只能靠潜艇乘员组自己搬运85吨的物资,另外返航时候,因为痢疾等传染病而导致的上吐下泻,造成潜艇内部气氛非常恶劣
    
    5月8日粮食配给增加到250克,6月1日开始又减到180克,8月1日减少到140克。
    
    1945年3月11日第5航空舰队实施的对乌里希环礁特攻作战,担任特攻队引导的2式水上飞机损坏在梅雷约岛着水,因为无法修理而自沉,飞行员在岛上听到不时传来的枪声,那是岛上士兵自杀的枪声,海军守备队司令官宫田喜信大佐告诉机组,岛上现在每天有十名士兵饿死。北村胜三陆军少将授予乘员组黑漆涂装的木箱,内装萨摩芋,是岛上最大的奖赏。
    
    6月海军司令官宫田嘉信大佐报告,平均每天有二十人死亡,军纪下滑,每天都发生盗窃粮食和自耕地的事件,平均每夜能听到2枪射杀盗窃者,另外对于盗窃各队自耕地的,各队都采取私刑——吊死或者饿死事主,不排除吃了当事人。
    
    1945年9月25日,做为日本政府最优先的救援对象,第一艘复员船高砂丸抵达梅雷约岛,收容了陆海军军人1628人,其中陆军786人,海军840人,航海途中有12人病死
    
    终战时候4493人死亡,其中陆军3200人中,75%死亡,188名军官死亡62人,死亡率33%,士官死亡率64%,2463名士兵死亡2125人,死亡率82%,死亡原因,战死者307人,不到百分之七。
    
    旅团长北村少将归国后,完成本部队的复员业务,各种报告,死亡家属的慰问后,于1947年8月15日引咎自决。海军方面负责人,第44警队队司令官宫田嘉信大佐46年7月引咎剖腹自杀。
    


网友评论(499449)2013-03-06 13:44


    独立第55混成旅团:霍洛岛
    
    1944年7月23日在马尼拉郊外的一所小学完整组建,兵员是从本土调来的,旅团长铃木铁山少将,旅团司令部166人,下辖独立步兵363,364和365大队,各大队995人左右,旅团炮兵队362人(2个中队一共3门41式山炮),旅团工兵队,184人,旅团通信队178人,莱特岛作战时候,独立第364大队被抽出去增援
    
    1944年10月14日旅团主力被调到苏禄省省会霍洛岛守备,剩下的两个大队各编成4个中队(每个中队6挺缴获轻机枪和3个掷弹筒),另有个装备缴获的8挺重机枪和1门迫击炮的铳炮队,炮兵队的山炮后来在空袭中全部毁损,,从霍洛港内的日军沉船中,打捞上了1门38式野炮装备,不过船舶部队的38式野炮是没有轮子的。
    
    岛上的驻军还有个三十五军的无线电分队和宪兵队,第4航空军的航测小队等各自航空单位千把人,第32特别根据地队和第33警备队的三百人的海军陆战队,200人的海军设施部队。总兵力一共六千人。
    
    上岛一周后美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第55旅团被彻底孤立化,莱特湾战役期间,霍洛岛频繁遭遇空袭,岛上的游击队也活动非常频繁,步哨和传令兵经常被袭击,55旅团多次组织讨伐队去山里扫荡,效果不大。
    
    1945年4月9日,美军第41步兵师的第163团战斗群在舰炮掩护下登陆霍洛岛,此时第55旅团主力7个中队部署在霍洛市区周边地区,1个中队部署在霍洛市东南方的塔霍山,在美军登陆的滩头附近是365大队的两个中队,到傍晚这2个中队已经全灭,霍洛市区和附近的飞机场陷落,大队第2天早晨遵照旅团的命令向霍洛市西南楚马唐格斯山转进,跑路时候带的东西不多,大部分物资被遗弃在守备位置。
    
    从楚马唐格斯山上能控制或压制霍洛市,第363大队的主阵地设在这里,4月17日美军开始进攻第363大队,5月10日日本军被压迫到楚马唐格斯山深处。
    
    另一方在塔霍山中部署这365大队的一个中队,旅团司令部和海军杂兵,4月15日遭到美军攻击后彻底败退,放弃了塔霍山,开始向楚马唐格斯山转进,此时的海军部队指挥部被消灭,海军失去有组织的活动能力。
    
    5月上旬开始在楚马唐格斯山集结的55混成旅团开始面临粮食匮乏的局面,而后雨季到来,开始出现大量病患了。而美军6月开始第368团上陆接替了第163团,截止此时,美军第163团共战死40人,战伤125人,损失轻微。368团抵达后和亚历山德罗•苏亚雷斯上校指挥的当地游击队一起联手开始有计划的剿灭残存的第55混成旅团。经过1个月的攻击,到7月下旬,第55旅团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同时因为楚马唐格斯山的东西已经被吃光,剩下的残兵开始向岛的东部山区转进,此时岛上的日本军由登陆时候的六千人,减少到一千人,旅团担心集体行动容易被美军发现,改成小群转移,刚撤离阵地时候躲过了美军新的一轮攻击,不过之后因为小分队行动,被游击队大量歼灭,旅团司令部则在穿越国道时候,被美军拦截,旅团长铃木铁山少将以下大部分被打死,至此旅团彻底失去了有组织的行动能力。
    
    逃到东部山区的只有四百人左右,整个8月一直在与当地游击队交战,等战争结束后还幸存下来90人,投降后美军严加警戒保护,以免这90人被当地游击队给屠了,第55混成旅团在终战前另有45人被俘。
    
网友评论(499449)2013-03-06 13:45


    最精锐的旅团——独立第68混成旅团:
    
    1939年8月在东北公主岭成立了陆军公主岭学校,归教育总监指挥,是以步兵为核心研究诸兵种合成作战的研究和教育学校,也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潮流,并受之前张鼓峰事件苏军影响而来。另外未来的诸兵种合成作战的主要战场将是在东北,这也是将学校设立在东北的一个原因
    
    1939年5月发布学校建立的命令,这时候预定成为学校主力的战车第4联队正在诺门坎激战,7月带伤的战车第4联队归建,8月学校编成,此时编成为战车教导队,下士官教导队和干部候补生教育队,一共259人,是个小型坦克教导部队。
    
    1940年8月学校扩编成以诸兵种合成教导团为中心的作战教育机关,校长是富永信政少将,学校有教育器材管理的材料厂,本部,教育部和研究部,定员8451人的教导团,教导团下属司令部,教导步兵团司令部,教导步兵第1联队,第2联队,教导战车联队,教导炮兵联队,教导工兵联队,教导通信队,教导制毒队。12月公主岭陆军战车学校成立,战车中队转移到四平,只留下1个坦克中队。
    
    最终教导团的编成是教导第1联队,炮兵队(1个野炮中队,2个十厘榴炮中队,1个十五厘榴弹炮中队,1个观察中队)战车中队,工兵联队。
    
    研究中心是对苏军要塞阵地的突破战,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公主岭学校开始转而研究如何对美作战,1944年随着太平洋局势的恶化,公主岭学校做为教育部队的使命被终结,改编为作战部队,改编后被命名为第68旅团
    
    旅团下属司令部,步兵第126联队(2个大队),旅团炮兵队,工兵队,通信队,卫生队,旅团长来栖猛夫少将,总兵力4377人,装备有一式47毫米速射炮,百式冲锋枪,百式火焰喷射器等其他部队很少见的武器,6月24日天皇授予步兵第126联队的联队旗,旅团的兵员被要求一等兵起,所以这支部队经常被日本人称之为最精锐的部队
    
    6月23日完成改编的第68旅团坐火车抵达釜山,预定被派往塞班,随着塞班的短期内陷落,被调到台湾待机,7月6日到27日搭乘杭州丸,ぶらじる丸,宇品丸抵达台湾新竹。做为未来的反击部队主力,紧急进行了两栖登陆训练,同时对台湾军和第10师团进行了反坦克展示型训练和夜间袭击战斗的展示型训练,另外根据最新的战训,进行了夜间袭击改进为散兵队形匍匐前进为中心的新夜战研究。
    
    9月22日第68旅团进行了扩编,编入了第50和第66师团的部分兵力,并有大量的台湾籍补充兵编入。第126步兵联队新编了第3大队,定员由原来的2721扩充到3654,炮兵队由原来一个大队,扩编成2个大队,总兵力为1个野炮中队,5个十榴中队。但牵引运输工具没有相应补充到位,汽车在离开东北的时候被关东军漂没了,全旅团只有1辆汽车,炮兵队兵力由738人增加到1420人,马还是维持原来的572匹。旅团总兵力为5959人。
    
    1944年10月20日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做为海上机动兵团的第68旅团被决定用于该战场,预计将在美军后方进行反登陆作战,具体地区是图拉格地区,不过预定用于运输的精锐部队,第一输送战队(由高速LST组成)集结迟缓,拖了不少时日,直到30日才完成集结,由海军运输舰组成的第1次运输队4艘运输舰第111,第139,第140,第160前往马尼拉,中途11月12日在吕宋島西岸的Silanguin湾(北纬14度35分,东经120度55分)被美军第38.3特混大队的舰载机击沉,111号和140号被击伤,第2次运输队由海军112号和141号组成,中途遭到空袭,在吕宋西岸搁浅报废,第3,第4,第5运输队11月23日相继抵达马尼拉,其中陆军的SS8号机动艇被击沉。
    
    在马尼拉等到12月5日才集结完运输兵力,分乘赤诚山丸,白马丸,日洋丸,第5真盛丸,第11运输舰出击,此时莱特湾形势完全逆转,原来在图拉格反登陆计划完全不可能,改为在己方的奥尔莫克港上陆。
    
    行动名称为第8次多号作战,护航兵力为第43驱逐队的梅号,桃号,杉号驱逐舰,第18号,第38号猎潜艇,12月5日中午从马尼拉出发,预定7日傍晚抵达奥尔莫克,7日,美军第77步兵师在奥尔莫克附近实施两栖登陆,当时奥尔莫克附近完全没有强力部队,只有一大堆后勤单位,狼狈的日本军完全没法控制奥尔莫克,船队只能取消在奥尔莫克登陆的计划,改为在圣伊西德洛登陆,7日10点,船团抵达圣伊西德洛附近,此时美军航空兵开始出现,船团决定全船团强行抢滩搁浅卸载,担任防空的25架战斗机分成三波行动,一般保持在上空八九架零战和紫电,完全挡不住美军几十架组成的大机群进攻,中午时分,大部分运输船相继被击中起火,不过因为船团是搁浅状态,人员损失不大,可以涉水上岸,但重装备损失异常惨重,抢出来的重装备只有3门十厘榴弹炮,1门野炮,2门联队炮,弹药半数损失,人员损失350人。不过汽车和大部分马没有抢出来,2天后投入战斗支援第1师团在索莫角的作战,十榴因为没有牵引工具,而被遗留在了圣伊斯特洛。此时的第68旅变成了纯粹的轻步兵部队了。
    
    上陆后的第68旅团无法跟岛上的35军司令部联系上,只能独断向之前战斗激烈的品纳蒙峰推进,在离开圣伊西德洛后以东10公里的咔尔维安,跟美军第32师的一个团接上火,美军配备有远程重炮,旅团只能改道,沿着纳卡河向南推进,不久就碰上了大沼泽地,而白天美军不停的空袭,只能夜间行军,这三样加一起,导致行动非常迟缓,此时的在品纳蒙峰激战的第一师团,因为奥尔莫克的陷落,而开始后退,第68旅团开始频繁与美军发生遭遇战。12月25日终于和第1师团联络成功,12月末在莱特岛西岸的最初登陆的地方圣伊西德洛以南的比利亚巴集结,然后在当地与先到的美军第77步兵师,第1骑兵师各一部一直激战到1945年4月
    
    留在圣伊西德洛的旅团残留人员的情况也越来越恶化,圣伊西德洛被第35军预定为新的船舶输送据点,当地积压了包括沉船乘员在内越来越多的乌合之众,12月27日,遭到连级规模的美军进攻,这群乌合之众迅速溃散,然后因为饥荒死掉了相当数量,幸存者最后抵达比利亚巴
    
    在比利亚巴的美军最后留下第164团级战斗群,配备有M7型自行榴弹炮,2月份美军增援部队抵达,开始展开攻势,3月1日旅团遭到美军的包围攻击,到6日损失了半数以上的装备,只能开始后退,到3月中旬退到比利亚巴以东的台地,此时随着吕宋岛的战斗越来越激烈,美军大量调离莱特岛投入吕宋的争夺战,给莱特岛日本军稍微有点喘息的机会。
    
    不过没过多久,菲律宾游击队或民兵部队也可以说是皇协军开始来扫荡了,旅团的战斗力加速消失,大队长级的指挥官相继战死,到5月下旬,旅团的有组织行动已经不可能,开始以小分队形式展开现地自活。
    
    到6月份,旅团彻底瓦解,到7月20日,关于旅团的消息失去了组后的线索,到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军收容的日军战俘中,68旅团的幸存者只有十人
    
    旅团的指挥官栗栖猛夫少将2月5日接替战死的第26师团长职务,大约在7月份时候战死,旅团第2任指挥官由第126联队联队长冲静夫大佐接任(3月1日晋升为少将),冲少将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打死的
    
网友评论(499449)2013-03-06 13:46


    独立第54混成旅团:
    
    
    棉兰老岛,1944年6月15日,做为美军在塞班登陆应对的一环,日本陆军派出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前往菲律宾增强那里的防务,这俩旅团分别为独立第54和第55混成旅团,其中独立混成第54旅团由仙台师管区征集人员,临时编成后派往马尼拉,在那里完成最后组建工作。后被调往棉兰老岛新编的第35军麾下。
    
    
    独立第54混成旅团的代号为萩兵团,旅团长为北条藤吉少将,下辖3个独立步兵大队(360~362),炮兵队(2个中队共4门75缴获野炮),工兵队和通信队。
    各大队编成4个中队,每个中队6挺轻机枪和6个掷弹筒,大队还有1个铳炮队(4挺缴获重机枪,1门大队炮)
    旅团定员为5195人。
    
    棉兰老岛的北部防务归第30师团,南部归杂牌的第一百师团,第54混成旅团在西部展开。展开后2个大队在米萨拉斯州,1个大队在三宝颜州扫荡游击队,8月27日受达沃美军登陆的误报事件影响,旅团全力集中在三宝颜地区防备美军的登陆。
    
    旅团兵力在三宝颜市西北地区部署了第360独立步兵大队,市西部地区的新机场部署了海军部队(第33警备队和南比航空队派遣队4千6百名),在旧机场附近部署了第361大队,在市区西部伦科德地区部署了第362大队主力,旅团司令部位于中心地区,第362大队有两个中队部署在米萨拉斯州。1945年1月,随着莱特岛战役日军败北,旅团根据第35军的命令,抽调第361大队2个中队去米萨拉斯州的迪波罗德防御。此时旅团集中在三宝颜市区附近一共是八个中队,除了构筑阵地,主要还得对付菲律宾的抗日游击队。棉兰老岛有美军原第10军区演化而来的游击队,总数在3万3千人,装备精良。
    
    随着美军在吕宋的登陆,菲律宾南部日本军转入现地自活,永久抗战的态势,放弃了水际滩头歼灭战的想法,逐步把阵地向内陆深山中转移,但限于运输手段,大部分物资还远远没有运到深山中,美军就展开了进攻。
    3月7日美军舰队开始炮击三宝颜市,3月10日,经过3天的舰炮轰击,三宝颜市区被彻底摧毁,美军第41步兵师第第162和163团在三宝颜市附近滩头登陆,在滩头附近部署的一个小队,当场被歼灭,到傍晚,美军完成桥头堡的设立。
    
    3月11日美军突入三宝颜市区内,和中地区队的独立第361大队的主力2个中队接触,随后爆发激烈的战斗,第360大队的第4中队,第362大队的第3中队也前来增援,14日旅团炮兵队射完了全部弹药,破坏大炮后转为步兵使用。15日中地区队陷入窘境,而担负中地区队和海军链接的第360大队以及海军部队(五个中队)也相继消耗了大部分,当天夜间,中地区队主力进行夜袭,田中丰秋大队长以下部分战死。23日防线被突破,完成巴拉望岛攻占任务的第186团抵达增援
    
    3月31日中地区队放弃阵地与西地区队一起向北方山地转移,东地区队主力在385高地被美军合围,无法突围被歼灭。此时旅团一共有638人被打死,弹药大部分耗尽。美军被打死的人数也达到了220人
    
    4月1日,旅团在以大队为单位,向北方转移,主力(独立步兵360大队为基干)于五月末被美军发现,交战中旅团长发布部队解散命令后自杀,部队被打散。残兵大部分都被菲律宾游击队给屠了,剩下散落在各地的中队,9月在棉兰老岛西部完成集结,由旅团参谋花田少佐任指挥官,该月下旬率1千2百残兵投降美军
    
网友评论(499449)2013-03-06 13:46


    海上第1机动旅团:
    
    1942年随着坦克登陆舰的研发,日本陆军设想建立一种有配备15艘坦克登陆舰的两栖作战旅,1943年5月阿图岛战役后,日本军痛感缺乏两栖登陆部队的苦处,11月6日军令陆甲第106号命令发布,要求建立4个海上机动旅团。这种两栖作战旅主眼点是敌前反登陆作战。
    理论上编制5千5百人,下辖3个大队,司令部配备有水陆两栖车辆9辆。3个机动大队各下辖3个步兵中队,1个炮兵中队(山炮3门,速射炮2门),1个迫击炮中队(12门轻迫击炮),一个战斗工兵中队。旅还辖1个机关炮队(6门高射炮),1个战车队(轻坦克9辆),工兵队,通信队,运输队(大发艇150艘、特大发艇10艘,LSM类3艘,驱逐艇10艘),卫生队。
    
    从编制看,强调能独立作战的大队,有强大的海上机动能力,实际上那些登陆艇更多的用机帆船和渔船凑数。
    
    1943年11月16日以关东军第3独立守备队为基干改编为海上第1机动旅团,1944年初在马绍尔群岛展开,下属的机动第2大队在夸贾林展开,1月30日到2月6日的战斗中全灭,
    旅团主力在2月18日到23日的埃尼威托克之战中全灭
    
    旅团的输送队由独立工兵第2联队改编,未能赶上这两场战斗,随后被编入在帕劳的第14师团中,1944年9月美军在佩雷利乌登陆,在该岛驻防的1个中队全灭,驻留帕劳本岛的输送队主力担负运输步兵第15联队第2大队进行反登陆作战,基本上被消灭。
    
    埃尼威托克岛战记:海上第1机动旅团,旅团长西田祥实少将下属2763人,其中旅部以及第1大队2个中队和第3大队1个中队共1244人配属在帕里岛,第3大队(欠1个中队)716人在恩格比岛展开,第1大队(欠2个中队)803人在埃尼威托克岛展开,海军有199人,分别隶属于第61警备队分遣队(49人)和第952航空队(150人),1月4日抵达环礁的
    美军的登陆部队为海军陆战队22团5820人,27师106团2个营4556人
    
    
    1月31日美军开始空袭,2月18日开始舰炮火力准备,恩格比岛落弹6765发(1180吨),埃尼威托克岛主驱逐舰炮弹5432发(205吨),帕里岛11745发(945吨),而后美军扫雷艇群开始进入礁湖内作业,并占据几个无人小岛,傍晚在小岛上展开12门榴弹炮和12门山炮。
    
    
    2月19日0544陆战22团开始在唯一有机场的恩格比岛上陆,岛上是矢野英年大佐指挥的第3大队,前一天的炮火准备中已经三分之一被击毙,登陆一小时后,第3大队幸存者进行了板载冲锋,0730坦克上陆,蹂躏了剩下部分,因为岛上除了第3大队的716人,还有海军和平民近五百人,6个小时后美军宣布占领该岛,打扫战场时候从缴获的资料文件中发现另外两岛上日军实力不俗。随再次进行了火力准备。整个岛屿攻防战美军死亡85人,伤166人,俘虏16人,另外发现尸体934具,岛上日本人总数是1276人。
    
    
    埃尼威托克岛的桥田正宏中佐的第一大队,小岛长四千二百米,最大宽度220米,一半地方只有几十米的宽度,在火力准备中,弹药粮食堆积点被摧毁,并引起弹药诱爆,第27师106团是首次参战,缺乏实战经验,2月20日0918登陆,登陆3个小时后推进被日军阻击阻止,部队陷于混乱,之后陆战队22团1个营被派来增援,但战斗仍然持续到22日中午,第1大队幸存者50人发起板载突击,22日才彻底压服岛上的零星抵抗。虽然27师打得很臭,不过人却死得非常少,只死了37人,伤94人,岛上808名日本人中,被俘23人,遗尸704人。
    
    帕里岛则被多轰了三天,炮击有田纳西和宾夕法尼亚号的参加,23日22团上陆,当天就占领了该岛,不过日本军有地下设施的隐蔽,虽然很多是旅部非战斗人员,仍打死了73名美军,打伤261人,岛上1347名日本人,被俘25人,遗尸1027具
    
    
    


网友评论(499449)2013-03-06 13:47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
    1933年开始,日本快速扩充坦克部队,是年夏在久留米的第1战车队改编为战车第1大队,步兵学校教导战车队被改编为战车第2大队(不过仍归教育总监管理)。
    战车第1大队抽出部分兵力组成战场第3大队,进驻东北的公主岭,这三个战车队,编制都是2个中队外加中队级的材料厂组成,当时因为科技大发展,航空,通信,化学的新兵种的急速扩充,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大正时代的裁军对军官团的损害不小,一时间制约了新兵种的建设。
    
    1934年从战车第2大队抽出兵力,编成战车第4大队,驻扎沈阳,3月17日在公主岭组建独立混成第1旅团,该旅团为彻底的机械化部队,是日本陆军最早的机械化部队,并在世界范围内也算比较早组建的机械化诸兵种合成部队。
    独立混成第1旅团,除了做为实验部队外,也是加强对苏战备的一环,随着35和36财年的预算投入,到1936年初步具有了实战能力。
    旅团司令部有2名参谋的编制,这点和其他旅团不同,旅团司令部另外有材料厂编成。
    独立步兵第1联队2590人,297辆机动车辆,下辖3个大队,各大队编成3个中队,每个中队配备9挺轻机枪和9个掷弹筒,在当时算超一流的,另外还配有1个8挺92式重机枪的机枪中队,但只有联队才有4门92式步兵炮组成的步兵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6门94式速射炮),1个轻装甲车中队(17辆94式轻装甲车)
    战车第3和第4大队编入到旅团中,其中第3大队仍然是2中队制(26辆89式坦克和14辆94式轻装甲车),376人。
    第4大队实力比较充实,3个战车中队(45辆89式坦克和21辆94式轻装甲车),另有1个轻装甲车中队(94式20辆),1个装甲汽车中队(92是装甲汽车17辆),材料厂,856人。
    独立野炮兵第1大队,3个装备4门90式野炮的中队,汽车牵引,人员667人,车辆130人
    独立工兵第1中队,194人,车辆16,其中装甲工兵车4辆
    全旅4750人,车辆744辆,所有的卡车都是6×6驱动的
    
    这年爆发了著名的226事件,机械化快速部队的主推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大将被事变部队射杀,渡边长期在海外服役,被日本人认为是国军的先觉者,提倡冲锋枪,自动手枪,轻型高性能无线电,迫击炮,以轻机枪为分队火力核心等等主张,他的死给独立混成第一旅团的前途投下了阴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参谋本部11发布,独混第1旅团增援华北驻屯军的命令,13日旅团主力从公主岭出发,坐火车于17日抵达北京郊外,因属紧急动员,只有半数兵力抵达,坦克只有1个中队的兵力,其他单位也就第4战车大队的92和94式轻装甲车中队。第3大队被留在东北。抵达北京后,正巧发生通州时间,因为是摩托化的,被第一时间用来抵达现在,执行通州守备任务。让精锐快速兵团执行守备警卫任务显然不太合适,旅团长酒井镐次中将提出了强烈抗议,8月18日归还给关东军,用来执行关东军所期盼的察哈尔作战,和第5师团一起组成察哈尔兵团,又称东条兵团,指挥官为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
    
    8月18日旅团受领任务是迅速在张家口以北展开,因为长城线地形险恶,道路状况恶劣,这次旅团大大丢丑了,经古北口花了7天,才完成六百公里的摩托化行军,大大超过了东条的预期,当时大部分人对摩托化部队的机动能力有过分的期待,让坦克部队履带行军六百公里本来也是外行的行为。29日旅团展开进攻,然后一路转战直到到10月17日旅团主力占领包头,之后返回公主岭
    
    鉴于中国军面对坦克往往狼狈不堪,坦克具有极大的精神震撼力,东条把独混第1旅团的坦克分队分割使用,配属给第5师团的各单位,以加强突击能力,但东条本人和各分遣队指挥官对坦克的使用比较陌生,经常不合理的使用坦克,比如没有给予的准备时间;在坦克不擅长下雨天,以及泥泞地带、黄昏时分等情况下强行参战;过大地评估了践踏效果以及坦克炮的威力;硬让在没有炮兵支援的情况下冲锋。而独混旅团司令部因为下属部队被分解,一度只剩下一个工兵小队可供指挥,这导致了旅团司令官和东条之间爆发了严重的对立情绪和争执。
    
    日军首次确认出现了37毫米反坦克炮的地方,是在山西战线。中国军队挖反坦克濠、埋设地雷、来迎击日军的坦克。而且,这时投入到察哈尔、山西的村井坦克部队(坦克第四大队),在其四个中队里,三个中队是95式轻型坦克和装甲车(92式重、94式轻),令人害怕的情况是,据说无论哪种战车,对于中国兵反击的毛瑟式7.92毫米步枪子弹,装甲都有被击穿的可能。与旅团主力分离的村井坦克队,在10月占领宁武后,转属与板垣兵团(第五师团),随后参加了原平镇和忻口的激战,然而,在这里接到对敌阵冲锋的命令,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原平战斗中四个中队长竟然失去了三名。在死去的两人之中,有一人就是曾在热河作战中,轰动出名的百武俊吉大尉。
    
    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被评论为不佳的迟缓,就等于否定它存在的价值,不过在山西,东条兵团的用兵和作战地域都是在山岳地带,所以就自然要蒙受其坏名声了。对于酒井中将呈报的强硬意见,东条兵团一度将分散的各个部队集中,其后又反复进行了分散。与战斗相互比较起来,集中起来的运动要耗费好多时间,实际上,朔县和宁武等地的战斗,尽管首尾相顾的很好,但给人以整体行动迟缓的形象。因为是山岳地带,所以路面很窄,在泥泞地带通行极其困难,即使工兵修复被破坏的桥梁,要做到坦克能够通过,则需要更进一步的资材和劳力。无视中央的命令而进行的察哈尔作战,其作战行动的本身就不到时机,辎重部队以及野战修理厂不能很好地追随配合,也是坦克行动能力衰减的重要原因。
    
    
    1938年8月,独立混成第1旅团被解散,独立步兵第1联队被改编为珲春守备队,番号改步兵第88联队,1942年编入到第71师团中,1945年终战时候在台湾中部担任守备,百分之八十的官兵正罹患脑膜炎。
    战车第3和第4大队,被升格为联队,并一起编成战车第一团,指挥官安冈正臣中将,不久就参加了诺门坎战役,最后在第1战车团基础上扩编为第1战车师团。
    独立野炮兵第1大队,则被扩编为独立野炮兵第1联队,但改骡马牵引了,后来再次和前母体第一战车团合作参加了诺门坎战役。
    工兵队的装备也移交给独立第5工兵联队,主力被扩编为第24工兵联队,被编入到第24师团中,不过之前随前母体第1战车团参加了诺门坎战役,最终在冲绳全灭。
    
网友评论(499449)2013-03-06 13:48


    补充资料
    
    Mereyon Island メレヨン島
    岛上原部队为南洋第五支队与第七派遣队(24师团),第52高炮大队第3中队。
    第七派遣队
    步兵第22联队第一大队
    步兵第32联队第三大队
    野炮兵第42联队第三大队
    工兵第24联队第三中队
    
    1944年5月改编为独立混成第50旅团(3404人 北村勝三少将)
    独立步兵第331大队 鳥井弥之助中佐
    独立步兵第332大队 岩田蔦郎少佐
    独立步兵第333大队 中島平吾少佐
    独立步兵第334大队 山崎哲少佐
    独立步兵第335大队 飯島敏光大尉
    
    旅团战车队 秦十郎大尉
    旅团炮兵队 一色佐六少佐
    旅团防空队 横山秀夫中尉
    旅团工兵队 土居繁大尉
    旅团通信队 新谷龍雄大尉
    旅团野战医院 鈴木総大尉
    
网友评论(535594)2013-03-06 13:55


    居然没人回复~
    
网友评论(499449)2013-03-06 13:57


    Reply to Reply Post by cola7cn (2013-03-06 13:55)
    
    实在太可悲了
    
网友评论(256527)2013-03-06 13:58


    太杂乱吧 再说也没兴趣。。
    
网友评论(499449)2013-03-06 13:59


    Reply to Reply Post by hzs213hzp (2013-03-06 13:58)
    
    的确关于太平洋日军什么的,的确不是什么热点话题……
    
网友评论(94034)2013-03-06 14:02


    这种部队战史不是有专门兴趣的,不会看的。
    
    一般来说这种东西是资料意义,用来和其他资料互相对比的时候就很有用
    
网友评论(499449)2013-03-06 14:04


    Reply Post by 心月狐 (2013-03-06 14:02):
    
    这种部队战史不是有专门兴趣的,不会看的。
    
    一般来说这种东西是资料意义,用来和其他资料互相对比的时候就很有用
    
    那啥,记录一下吧。不然48小时冲水以后就很难找回来了。
    
网友评论(208160)2013-03-06 14:05


    Reply Post by cola7cn (2013-03-06 13:55):
    
    居然没人回复~
    
    
    太长,太杂不吸引人,没人回复正常,,
    
    我才没说不钓鱼,不引战,不rpg,不晒优越,不比惨,才没人回复呢~
    
网友评论(2234246)2013-03-06 14:08


    楼主你发这些的时候,你一定要先自己总结出一些句子,最吸引人或者最奇葩的要放标题
    
网友评论(7958897)2013-03-06 15:11


    全部看完了···谢谢楼主··· 虽然很冷门,但我挺喜欢看这类东西的
    
网友评论(551712)2013-03-06 15:13


    日军这个交换比也太悲催了。。说起来都相当于单方面的虐杀了。。
    
网友评论(1257411)2013-03-06 15:16


    饿死的比炸死的多,打仗就是后勤啊
    
网友评论(1707274)2013-03-06 15:20


    Reply Post by zhxlhx (2013-03-06 15:16):
    
    饿死的比炸死的多,打仗就是后勤啊
    
    所以美军才能各种超神~~~
    
网友评论(16624624)2013-03-06 15:20


    长求总?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