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喜闻乐见王老吉,马桶区的兔粉,权贵,既得利益者们这要怎么洗

整理时间:2013-03-08 16:53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19222717)2013-03-06 15:55

» 喜闻乐见王老吉,马桶区的兔粉,权贵,既得利益者们这要怎么洗
    http://zh.wikipedia.org/zh-cn/%E7%8E%8B%E8%80%81%E5%90%89%E6%B6%BC%E8%8C%B6
    
    王老吉涼茶
    “王老吉凉茶”重定向至此。关于“王老吉”的其他意思,详见“王老吉 (消歧义)”。
    在香港出售的 310ml 罐装凉茶(香港鸿道集团监制生产)
    王老吉凉茶(Wong Lo Kat Herbal Tea / Wanglaoji Herbal Tea)是中国广东著名凉茶,于清朝道光年间(约1828年)由广东鹤山人王泽邦所创。
    歷史 <collapse-section>
    清朝時期
    传说王泽邦本务农为生,当时地方瘟疫流行,他偕同妻儿上山避疫,途中巧遇一道士传授药方,王泽邦依照药方煮茶,帮助百姓治病。清文宗咸丰二年(1852年),皇帝在听闻民间有“王老吉凉茶”防疾治病了得后,召王泽邦入宫制备凉茶供文武百官作清凉饮料,获广泛好评。半年后王被赐封为太医令,并获赠银五百两,在内务府总管大臣陪同下荣归故里,轰动羊城。翌年在广州十三行路靖远街(今靖远路)开设了“王老吉凉茶铺”,专营水碗凉茶。之所以得名“王老吉”,因王泽邦乳名阿吉。
    另有传林则徐时任钦差大臣,初到广东,且查禁鸦片烟时操劳过度,加上水土不服,又患上感冒等症。他的随从听闻十三行的王老吉有解暑治感良方,为林则徐求药,林则徐服下一包草药之后,诸如症状皆痊愈。林则徐登门答谢王老吉,又问王老吉以何种药治病,当他得知王老吉都不过以平价草药来医治,林则徐有感而发,提议王老吉将药方制成凉茶,让人们随到随饮,防病保健。之后,王老吉如林则徐所言,卖起凉茶来。林则徐为鼓励王老吉,特地送来雕有“王老吉”三金字的大铜葫芦壶,寓意“悬壶济世,普救众生”。因配方合乎药理,价钱公道,王老吉因而开始远近闻名。
    清道光年间(约1830年),王泽邦就在广州销售王老吉凉茶。1840年间,王泽邦开始生产王老吉凉茶包,以前店后作坊的形式同时供应王老吉水碗凉茶和茶包。其后,王泽邦让三个儿子在广州另设分店。此后,王老吉凉茶不仅畅销两广,湖南、湖北、江西、上海,以至北京也有销售。王老吉凉茶随着不少赴东南亚等地谋生的广东人,传入东南亚各国乃至美国。
    王泽邦于1883年辞世,享年70岁,将凉茶业务交给儿子王贵成、王贵祥、王贵发三人,葬于白云山大金钟地区。
    后来,长子王贵成在祖铺对面多租一个铺位,采用初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用纸袋包装凉茶料出售,并将这家铺面取名为“连济堂祥记”。三子王贵发最终继承了祖铺,并传给王恒裕、王恒瑞和王恒辉,王恒裕一支往香港发展,王恒瑞和王恒辉则留在广州。
    由于做凉茶的药材需由江苏江都运来,颇为费时,三兄弟商量后决定,把财产平分成三份,三房人松散结合、分头发展。大哥贵成去江都开设“王老吉成记”,并且凭借药源地的优势,生意不错。二哥贵祥全家迁往澳门,注册了“王老吉祥记”,与客户签订长期贸易合同,生意稳定(后由贵祥一房的恒新负责,但恒新过世后,其子女都无意于家业,各人各自成家及留学,凉茶铺无以继承而告终结)。弟弟贵发则留在广州守租铺。但贵发不想守旧,于是留下二儿子恒辉和三儿子恒端在广州,在1889年带着大儿子王恒裕去了香港。1896年,贵发的三个儿子集资在香港文武庙直街开设“王老吉远恒记”,并在英联邦所辖地将王老吉注册商标,也是第一个注册的华商商标。当时订明,以后凡是王老吉远恒记的子孙,都可把王老吉出口英联邦各国各地。时值南洋群岛爆发特大流行感冒,因该地缺医少药,王老吉便开始供不应求。远恒记王老吉因为有出口注册商标的优势,生意最为兴隆。
    梁启超1898年至1903年间在美国旅游期间,就在街上看见有卖王老吉凉茶,当时这种茶在广东每帖只卖二文铜钱,但在美国就卖到了五元至十元美金。远恒记王老吉自此也在美洲扎根。
    分家
    1908年王贵发在香港病逝;中华民国建政后的1912年12月24日,王恒辉兄弟三人在长房家母念慈(王贵发妻子)的主持下,订立分产合约,约定各家“彼此不得侵越范围”。
    香港及海外
    
    王老吉凉茶位于香港尖沙嘴天星码头的分店
    在澳洲购买并消费的自泡式王老吉凉茶
    1897年,王恒裕一支于香港文武庙直街(即现在的荷李活道)设店,与广州王老吉分家,并将王老吉“杭线葫芦”的商标注册,成为第一个注册的华商商标。1915年将店铺移至中环鸭巴甸街。
    1925年,香港王老吉凉茶被邀请往英国伦敦参加中国产品展览会,展出凉茶包。展览会开幕当天,参观者有英王、公主及众多的士绅名流,王老吉的外销生意更上一层楼。
    1934年,王恒裕病逝,16岁的独子王豫康继承生意。在1940年代香港沦陷的三年多中,王老吉外销贸易停顿。香港重光后,经济步入战后大恢复时期,当王老吉一恢复贸易,订单便纷至沓来。王豫康随即雇用大批工人,日以继夜地赶货出口。鸭巴甸街门市也客似云来。需求量的增大使王老吉推出凉茶精,即将药料渗透入茶药内,经过焙干后入袋包装。需要饮用时,只需要沸水浸几分钟即可饮用,效果与凉茶相同,并且由于即冲即饮,方便快捷而更受欢迎,生意空前火爆。到上世纪40年代,王豫康在香港开设有六间王老吉凉茶分店。
    1951年,王豫康在澳门开设分店(早年贵祥经营的店铺已结业)。后偶然认识了从事期货炒卖的丁某。王豫康最初拿出五万元给丁某,不足一日便赚了三万元。王豫康便对这种赚钱方式着迷,开始沉迷于期货炒卖。他对丁某非常信任,全权授予其管理公司的财权物权。起初一切顺利,直至一次公司一批约值百余万元的货物被丁卷走,王豫康才醒悟。只能把香港王老吉店铺顶让,甚至出售商标还债。
    王豫康被打击后赴美国经营王老吉产品在美的分销业务,并开设中式饼店,重新筹集了一笔资金,并写信请妻子谢丽琼赴美协助。但此时谢丽琼从打听得知,四间顶手他人的王老吉分店都因经营不善而逐间关闭,便决心留在香港重振王老吉声誉。1971年,顶让王老吉祖铺的股东无心经营,有意出售股份,谢便以16万元把店铺买回来,且重新获得商标使用权,此后她多次写信叫王豫康回港重掌凉茶业务,但豫康不愿放弃在美国艰难创下的事业,直至谢于1975年病逝,两人也没见最后一面。
    1984年王豫康病逝,再经三年完成领取遗产手续,至1988年资产传给王老吉海外第五代传人王健全、王健仪。不过,兄妹二人的经营仍然不善,王老吉的品牌虽在东南亚流传甚广,但也有很多仿冒者,美国、英国和荷兰也是假货当道,作为商标合法持有人和正宗配方传人的王氏兄妹,并未能从销售中获利多少,规模始终非常有限。为此,兄妹也在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香港王老吉(国际)有限公司,整顿海外市场:收回海外代理权,由公司直接和客户联系。
    广东东莞商人陈鸿道1990年前往香港找王老吉洽谈秘方和商标使用事宜时,需要穿街过巷,才在不起眼的巷子找到了王老吉“百年祖铺”。1995年,陈鸿道在香港获得了“王老吉”商标和秘方的使用权,以鸿道集团名义在香港生产和销售罐装王老吉。
    第五代传人(玄孙女)王健仪现拥有香港及海外的“王老吉”商标所有权。虽然铺租较高,现在香港于元朗区的天水围颂富商场、天耀商场、天泽商场和屯门的良景商场及友爱商场设有分店,并不断扩充分店网络。
    大陆
    王恒辉一支,留守广州靖远路主持百年老铺,以“水碗”凉茶为主业。但19世纪末开始,中国大陆时局乱象环生,王老吉在内地的生意开始日渐式微。
    1911年,以葫芦招牌为记在中华民国政府获准注册;1928年后以王泽邦像和榄线葫芦图案注册。
    1925年发生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及沙基惨案,使广州王老吉生意大受打击,不但外销市场断绝,连本地生意也成问题。留守广州的贵发子孙举家迁往乡间避难,省店被迫停业。与此同时,香港王老吉的生意蒸蒸日上。
    1938年,广州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攻占,王老吉凉茶货栈全部焚毁。战争结束后,王恒辉的一女五子重返故土,商议重建。其中,大姐王宝钿及丈夫胡多文出资70%,王宝璋、王宝瑶等五兄弟共同出资30%,在靖远路恢复生产,后迁至海珠中路71至73号,并拓展两间分店:中华路(今解放路)万记王老吉、洪德路永记王老吉。王宝璋任总店的代经理,而王宝瑶管理账房,兄弟俩配合默契,生意蒸蒸日上。据王宝瑶儿子王沛成说,铺面门口都摆着两个巨大铜葫芦,里面储存的就是凉茶。每个铜葫芦内,大约可容纳100杯凉茶。每次有客人来,伙计就会从铜葫芦里倒出凉茶,盛在玻璃水杯里,每杯3分钱。另外凉茶铺里还备有??凉果之类的点心,供怕苦的客人搭配食用。茶铺称这种点心作“送口”,每颗一两分钱。为招揽生意,店铺门口还摆有一台进口收音机。
    王沛成指,祖传王老吉凉茶的制作工艺是:药材均是提前一晚泡好,这是为了让凉茶充分发挥药效,等到第二天早上再慢火泡制。有说法称,在其他凉茶铺,为了增加苦味以表现浓度,会添加猪胆汁以次充好,但在王老吉凉茶铺,伙计最靠得住,不敢妄动,因此外界有了“老老实实王老吉”的名声。
    当局没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中国大陆的王老吉凉茶私人资产(包括铺面及工厂)被当局没收,归入“国有企业”。1956年,当局对私营企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八间历史悠久的中药厂大举合并进行“公私合营”,他们是生产神粬茶的何天福、存仁堂、嘉宝栈、康寿堂,生产外感平安茶、平安散的陈燃氏,生产午时茶的卢薛昌和生产快应茶的常炯堂,其中以固定资产和员工数目最多的王老吉命名(时年产值44.36万元,职工41人),称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厂址迁至广州十三行路故衣街10号。公私合营后,每年制药厂向王家等私股持有人支付5%的定息作为分红。不过,这一定息是“一刀切”的,不论企业盈利状况如何,也不考虑私股股东的意愿。实际上,根据当时的情况,这一定息不但远低于制药厂的盈利,也低于银行当时的定期存款利息。
    王沛成回忆道,自己的童年到少年时代,外祖母、母亲就带着他一起用浆糊黏“王老吉”凉茶包装袋。当时他们一家人蜗居在清平路上,冷巷(即走廊)就是一家人的加工车间,生活非常艰苦。但是王宝璋和王宝瑶并没有放弃过培养儿子继承凉茶事业的努力,王沛成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经常跟父亲到农村采购药材。王勇承则回忆起王宝璋带他辨药的经历。然而,他们都没能继续学习中医药知识。王沛成说:“那个时候,想继承祖业,简直是痴心妄想。”
    1965年10月广州医药行业进行了调整,中、西药厂实行分开局级管理,成立了“广州中药制药总厂”,同时为贯彻文化大革命初期当局破四旧的意思,属下企业名称开始按数字排列。“王老吉”名称被认为是为资本家“树碑立传”,“王老吉也是臭老九”,于是在1966年被改名为“广州中药九厂”,而“王老吉凉茶”也被改为“广东凉茶”。
    
    公私合营期间联合制药厂的广州报章广告;图中所见的由八间中药厂合并而来的各个品牌在1966年后被全部取消,王家后人被赶走;王泽邦的真像从此只能在港澳台及海外的产品中见到。
    1966年文革开始,担任过代经理和账房总管的王宝璋、王宝瑶都被定为“资本家”,收押入狱,不久被定性为“专政对象”。在同年9月,定息停止支付。定息总共支付了十年,相当于全部私股股本的50%,未经任何合法手续,私营股份被“没收”为国有,公私合营企业全部变成了国营企业。不过后人们并没有离开制药厂。制药厂被没收后,王家老小,凡在适工年龄,都进了工厂当工人维生。后来王家年轻人都被安排“改造”。王宝璋的大儿子王勇承1966年去了农场,1980年才招工回家;小儿子王勇明主动写血书去海南岛珠碧江农场干活,先后有过大学招生、中专招生、招工回城的机会,但都因“成分问题”而作罢。
    1967年,“广东凉茶”移交到顺德北滘碧江中药加工厂继续生产。
    1971年,中药九厂进行剂型改革,将原90克纸袋装的大茶包,浓缩提炼成2克重,可用沸水即冲即服的“凉茶精”,出口外销时受港澳及海外华人市场欢迎。
    1979年,专门生产保济丸的1302厂被合并至王老吉联合制药厂。1982年1月,经广州市经委批准,中药九厂再被改名“广州羊城药厂”。1987年8月,羊城药厂将凉茶制成颗粒冲服剂,名为“王老吉牌冲服凉茶”,方便携带和服用。
    1983年2月,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商业部联合发文规定:公私合营资产已属国家所有,不应退还本人。按现时的概念,即一夜之间股民股票归公,房奴房产归公。违宪的政策构成了广药集团拥有王老吉药厂实体资产的全部依据。
    “王老吉”商标甚至于“王老吉”凉茶的品牌,在1968年至1992年期间,亦在市场上消失。
    公司上市和商标争议
    1986年6月,王老吉商标重新注册。1992年,广药集团推出盒装“王老吉”和罐装“王老吉”凉茶,重新启用了这一商标。
    1992年11月26日宣告成立转制成为以国家股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改名“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老吉”后来被当局在大陆注册商标,商标持有人实际是控制广药集团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不属于羊城药业(现王老吉药业),只是允许羊城药业使用“王老吉”商标生产王老吉冲剂等药品、饮料。羊城药业的母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1997年重组资产,羊城药业和广药集团的其他几家企业与机构共同成立了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发行H股(港交所:0874)上市,并于2001年增发A股(上交所:600332)在上海上市。
    1990年,香港王老吉传人王健仪与香港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经过协商后达成合作协议,王老吉(国际)有限公司授权鸿道集团使用王老吉凉茶的秘方与商标生产饮料。1992年,陈鸿道开始在广东东莞设厂生产王老吉并在大陆销售。但由于早在大陆商标法正式实施的1983年,广药集团前身羊城制药厂就已注册了王老吉商标生产药品,所以陈鸿道生产的凉茶只能以“清凉茶”命名。1994年,陈鸿道找到广药集团要求许可使用王老吉商标。次年3月,双方签订了第一份商标许可合同。香港和大陆两支“王老吉”通过鸿道集团,在分割80余年后第一次建立起联系,三方达成“瓜分”市场的协议: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老吉食品饮料分公司与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批准鸿道集团子公司加多宝在大陆使用“王老吉”商标生产销售红色纸包装及红色易拉罐装凉茶饮料权,由香港王老吉后人王健仪提供配方。根据双方合同,广药集团许可鸿道集团从即日起到2003年1月期间使用王老吉商标,双方不得使用对方产品的任何包装装潢。鸿道集团第一年向广药集团交付商标使用费6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20%。因商标关系,香港王老吉后人持有的香港王老吉(国际)有限公司产品也不能在内地销售。而在当时,羊城药业从未生产过红罐包装的王老吉。广药自己在后来则生产绿色利乐包装的王老吉,以示区别。自此,鸿道集团旗下的广东东莞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开始生产红罐王老吉,并扩展至整个内地。1997年2月13日,双方重新签订协议,鸿道集团1997年支付商标使用费200万元,1998年起每年支付250万元。
    2000年双方再次签署合同,规定鸿道集团使用“王老吉”商标权利有效期至2010年5月2日截止。2002和2003年,鸿道和广药又签署了两份补充协议,将租赁期限分别延长至2013和2020年。
    在2000年以前,王老吉在广州以外并不出名,绿盒包装的口味较现在偏苦,产量很低,销量甚至不及旗下的陈李济、潘高寿。王老吉药业市场总监贺庆曾对媒体表示,当时整个广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药品,饮料方面倾注精力比较少,“既然有人愿意做饮料,我们的资源自己也使用不上,不如出租算了。”
    2002年11月,广药亦从王泽邦传人、香港及海外的“王老吉”商标所有者王健仪手中获得10年的王老吉“海外商标使用权”。
    2004年3月4日羊城药业更名为“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个新“王老吉”里已经没有王家后人的任何股份。同年8月,广州市政府响应中央提出的加强粤港合作号召,在香港举行招商会。招商团成员广药集团向同兴药业董事李祖泽、黄宜弘等发出入股邀请,任同兴药业董事长的王健仪随后入股王老吉药业,双方各占48%的股份,与广州医药并列为第一大股东,其余的3.907%为自然人持有,合作期至2014年结束。两个“王老吉”就此开始“统一经营”的努力,约定由同兴药业和广药合资成立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把海内外的王老吉商标转入到合资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统一,打造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品牌。
    2010年,王老吉药业内部资料显示,该公司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李祖泽、黄宜弘、周娟娟辞任公司董事职务,由王健仪、景雨淮和李达民接任。景雨淮曾一直担任加多宝集团法律顾问、授权发言人;李达民是恒基地产董事、香港大亨李兆基胞弟。
    王健仪曾对外宣称,广药违背了将商标拥有权转移至王老吉药业的承诺,药厂自1949年失去商标至今已60多年。广药集团目前授权后者生产凉茶,即同样可以在拥有商标的期限内收回授权,也可以授权其他企业生产王老吉,例如陈李济等。2011年初,广药宣布由王老吉药业代售“白云山凉茶”,将白云山凉茶产品整合入王老吉销售渠道,再次激怒王健仪。王在3月首次公开表示支持加多宝,肯定其对王老吉品牌的贡献。广药后来更加授权广粮集团生产王老吉固元粥、王老吉莲子绿豆爽等产品,见下一段落。
    2005年,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因受贿而入狱,他于两次补充协议签订前收受了鸿道集团总裁陈鸿道总共300万港币的贿赂。
    鸿道旗下加多宝公司使用“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对王老吉在大陆的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加多宝在2003年投入1亿多元广告后,红罐王老吉销量突然激增,年销售额增长近400%,从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人民币,2004年则突破10亿元,同年广药的绿盒装销售额仅为8000万元。在红罐拉动之下,2007年绿盒王老吉销售额达到7.1亿(此时已为合资公司)。2008年,红罐装销售突破100亿元。2002至2009连续8年间,王老吉凉茶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6%。2007年至2009年,红罐王老吉连续三年在中国大陆罐装饮料市场销量第一。到2010年王老吉销售额增加到150亿元,几乎是2002年的十倍。随着红罐王老吉年销量跳跃式增长,广州王老吉药业自产的绿盒王老吉借着加多宝重金铺就的美誉和渠道轻松取得市场份额。2011年绿盒王老吉的销售额已接近20亿元。
    王老吉的品牌,在2006年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中排行第五,品牌价值达22.44亿元人民币。同年,包括王老吉在内的18个凉茶品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加多宝捐款1亿元。2009年2月18日,加多宝的王老吉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高级合作伙伴,知情人士估计赞助费至少达2亿元人民币。
    广药与加多宝之争
    2011年4月11日,加多宝集团在北京发布声明称广药集团(非广州王老吉药业)并没有取得王老吉粥类产品的商标许可。由于其外形为红色包装,与红罐王老吉包装相似。加多宝认为,广药集团授权广粮集团生产王老吉固元粥、王老吉莲子绿豆爽等产品的举措是侵权了其包装及装潢权。加多宝也谴责广药集团借王老吉商标跨越饮料行业甚至是跨越食品行业进行盲目多元化发展,是不符合百年沉淀的王老吉专注凉茶生产的品牌内涵,也背离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权威性指导。广药也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关于“王老吉”商标的仲裁申请,主张2002和2003年的补充协议因当事人行贿受贿而无效。2011年12月,该案进入仲裁程序。2012年5月9日,仲裁委员会发出仲裁结果,认为两份补充协议均无效,之前有效的合同于2010年5月2日过期,因而鸿道旗下加多宝公司在此日期后已无权使用“王老吉”商标。加多宝则声称有协议指双方到2013年才到期。
    自2011年起,加多宝公司出品的红罐已逐步改名,2011年至2012年5月的红罐产品印着“加多宝出品王老吉”,2012年5月之后彻底改名为“加多宝”,并在各种广告中中宣传“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已改名加多宝”,“不再使用过去十七年沿用的商标”,“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2012年5月,广药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公司。商标争议的仲裁结果出来几天之后,广药通过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非绿盒王老吉药业)也发布了他们自己的红罐王老吉,装潢几乎完全照搬加多宝的包装,例如写上“凉茶始祖王老吉”,字体和原来加多宝使用多年的几乎一样。电视广告语也使用加多宝之前广泛宣传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对平面广告也进行抄袭,并宣传“红罐王老吉从未更名”,“任何宣传红罐更名均属虚假信息”。因生产线不足,广药的红罐已授权实达轩(佛山)饮料有限公司、广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珠海市西部天元食品公司、深圳市深晖企业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代工生产,并声称不排除授权更多企业代工的可能性。
    2012年1至4月,加多宝一共向电视、报刊、户外等媒体投放了11.74亿元人民币的广告,同比增长了52.6%,而广药的广告投放仅为700万元。
    由于广药生产的王老吉并无于香港及海外地区出售,因此香港及海外地区销售的鸿道产品至今仍然沿用王老吉商标。
    2006年,广东省食品(饮食)文化遗产工作组领导小组向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颁发证书,称“根据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凉茶秘方、专用术语及品牌拥有企业的历史资料、传承谱系、后发优势及保护发展措施,由广东省文化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共同申报并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凉茶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你单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凉茶10、11、12、13、14、15号秘方及专用术语。”2007年,广药王老吉又获得凉茶102号秘方及专用术语。
    但有报道指,1956年当局以高压的环境下强迫王恒辉后人上交了秘方。但时至今日,在秘方的真伪上,广药毫无话语能力,而王家在大陆一脉王恒辉的后人则对于秘方之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可以宣布当年上交的配方为伪,合法地阻击广药的贪婪,逼出虽已迟到、但却真实的赎买,还自己一个公道。在2012年5月加多宝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王恒裕的香港传人王健仪首次以加多宝集团名誉董事长身份登台声援加多宝,声明:“王氏家族独有的王老吉正宗凉茶祖传秘方已经独家传授给加多宝集团,加多宝生产的凉茶是受我独家授权配方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
    2013年1月3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加多宝立即停止使用“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或与之意思相同、相近似的广告语进行广告宣传的行为,因为法院认为这可能存在“虚假宣传”。2013年2月4日,加多宝在其微博上连发四条主题为“对不起”的自嘲系列文案,并在上面配以幼儿哭泣的图片,引发上万网友转发,被称为“对不起体”。当天傍晚,王老吉也发出样式相同的“没关系”的回应,事后王老吉澄清并不是其所为,而是网友恶搞。之后,“对不起体”红遍网络,其中,网友“哇-林芬”代可口可乐以相同形式恶搞了“都怪我”系列,而网友“鞋骨”则代百事可乐做了“少得意”系列。与前两个并齐。一位接近本次事件的人士日前称:“广告图中哭泣的小宝宝让很多网友对加多宝的遭遇倍感同情。”加多宝方面或希望用网络营销为自己达到“未赢官司,先赢民心”的效果。实际上,加多宝的这种营销或已经赢得消费者的心。
    


网友评论(1459224)2013-03-06 15:56


    王老吉和兔粉,权贵,既得利益者们有什么必然联系?
    
网友评论(19222717)2013-03-06 15:57


    Reply Post by 伪装心情 (2013-03-06 15:56):
    王老吉和兔粉,权贵,既得利益者们有什么必然联系?
    
    谁说谁就被nuke的联系,王家后人被逐出世代经营的祖厂,百年老字号一夜成国有资产什么的还要细说么
    ----sent from my Xiaomi MI 1S,Android 4.1.2
    


网友评论(1024736)2013-03-06 15:58


    求红字,求总结
    
网友评论(13762332)2013-03-06 15:59


    长求总,不过,貌似看楼主的口气更像是挑事的。
    
网友评论(12819357)2013-03-06 16:00


    ......
    
网友评论(10350590)2013-03-06 16:00


    喝加多宝应该不会惹权贵们生气吧?
    ----sent from my Xiaomi MI-ONE Plus,Android 2.3.5
    
网友评论(190724)2013-03-06 16:00


    Reply Post by 伪装心情 (2013-03-06 15:56):
    
    王老吉和兔粉,权贵,既得利益者们有什么必然联系?
    
    不这么标题,没人感兴趣,也战不起来啊!
    
网友评论(6726231)2013-03-06 16:01


    我一直在想 兔粉是啥 难不成我去粉外国洋大人
    
网友评论(12635941)2013-03-06 16:04


    反正我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加多宝的。
     发自我的 iPhone 4S, iPhone OS 6.1.2, NGAer 159
    
网友评论(20752263)2013-03-06 16:05


    你贴这么长一段,不就是想说“中共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是强盗行为”么?我的理解对不?
    
网友评论(10886600)2013-03-06 16:05


    长求总,挑事也敬业点嘛。
    ----sent from my HUAWEI U8860,Android 2.3.6
    
网友评论(1223080)2013-03-06 16:07


    某些人每看到一篇新闻就想到洗地是不是清洁工作做多了成条件反射?
    
网友评论(736394)2013-03-06 16:07


    Reply Post by 雞雞掉了碗大个疤 (2013-03-06 16:05):
    
    你贴这么长一段,不就是想说“中共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是强盗行为”么?我的理解对不?
    
    你这么说我就理解这贴的意思了。
    
    开标题我还想呢,这怎么联系起来的。喝个凉茶都权贵了,楼主是湾湾派来的视察我们吃方便面和茶叶蛋的么。
    
网友评论(19222717)2013-03-06 16:08


    Reply Post by 雞雞掉了碗大个疤 (2013-03-06 16:05):
    你贴这么长一段,不就是想说“中共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是强盗行为”么?我的理解对不?
    
    现在还拿着强盗行为得来的脏物去告在一线从事生产制造的实干家不是么
    ----sent from my Xiaomi MI 1S,Android 4.1.2
    


网友评论(18014766)2013-03-06 16:09


    传说的故事都出现了。。。
    ----sent from my samsung Galaxy Nexus,Android 4.1.1
    
网友评论(151802)2013-03-06 16:09


    王老吉这商标基本上已经算是完蛋了吧……
    
网友评论(3436907)2013-03-06 16:09


    每天1罐加多宝,看我多支持。。话说王老吉这破玩应还比加多宝贵4毛钱。。。
    
网友评论(65494)2013-03-06 16:11


    Reply Post by 伤心之鱼 (2013-03-06 16:09):
    
    每天1罐加多宝,看我多支持。。话说王老吉这破玩应还比加多宝贵4毛钱。。。
    
    说真的那就是糖水,多喝无益
    
网友评论(21224551)2013-03-06 16:12


    好长。。。都没拉到底。。
    ----sent from my Sony Ericsson LT18i,Android 2.3.4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