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Iy微民网,让世界倾听微民的声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大杂烩 >

2001年,新华社文章,反导系统不得人心,这才10来年就...

整理时间:2013-01-29 13:47 来源:www.vimiy.com 作者:编辑 点击:

【楼主】(297560)2013-01-28 00:38

» 2001年,新华社文章,反导系统不得人心,这才10来年就...
    11月20日,第55届联大以88票赞成、5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这就是由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同提出的维护和遵守《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导条约》)草案。这是继54届联大通过要求维护和遵守《反导条约》决议后又一次通过关于《反导条约》问题的重要决议。它充分表明了国际社会反对美国发展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简称NMD)的决心。那么,反导系统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它像“过街老鼠”一样引起众怒呢?针对读者的提问,本文特作一回答。
    
    一、什么叫反导系统?
    
    反导系统是“反弹道导弹系统”一词的简称。按照1972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签订的《反导条约》第二条的解释,反导系统是指用以拦截在飞行轨道上的战略性弹道导弹或其组成部分的系统,主要包括3个项目:一是反弹道导弹截击导弹,二是反弹道导弹发射器,三是反弹道导弹雷达。
    
    另外,《反导条约》还明确规定,反导系统的组成部分共包括5类,即:已投入使用的反导系统、正在制造中的反导系统、正在试验中的反导系统、正在进行检修或改装的反导系统、已经封存的反导系统。
    
    二、为什么要限制反导系统?
    
    《反导条约》是美国与前苏联从1969年开始的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主要成果之一。
    
    该条约的主旨在于禁止任何一方建立全面的国土战略导弹防御体系,拥有攻防兼备的核能力,从而打破核力量的均衡态势。当时,美苏双方已经意识到,如果一方建立起了有效的反导系统,那么,就会大大削弱对方进攻性核武器的打击效果,也就相当于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战略进攻能力。所以,双方才达成了《反导条约》。可见,《反导条约》一开始就与限制战略性进攻武器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反导系统不仅是一种防御性系统,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进攻性。它可以在战争中为进攻一方提供“保护伞”,令进攻一方更加有恃无恐地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同时,由于导弹技术与反导技术是相通的,用于反导系统的许多技术和设备,包括其雷达、发射器以及截击导弹的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本身就可以转用于发展或改进进攻性导弹。因此,限制反导系统,就会减少导弹扩散的风险。
    
    三、为什么说NMD违反了《反导条约》?
    
    去年以来,美国大力发展其NMD。此举严重违反了《反导条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数量上看,《反导条约》规定双方可部署不超过100部反弹道导弹发射架和不超过100枚弹道导弹截击导弹于发射场内,但NMD却计划到2015 年部署150枚拦截导弹。二是从位置上看,《反导条约》规定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和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的以及陆地机动的反导系统及组成部分,但 NMD却计划到2010年向近地轨道发射24颗卫星以用于为导弹拦截提供预警时间。三是从性能上看,《反导条约》规定,对于《反导条约》允许部署以外的雷达,不应使其拥有截击战略导弹或其组成部分的能力,但NMD却计划到2005年建立一个对战略导弹具有预警能力的雷达站。四是从范围上看,《反导条约》规定不得在本土部署全面国土反导体系,只能在本国首都周围或者一个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周围,建立一个反导系统,但NMD却计划建立一个包括北达科他州和阿拉斯加州在内的能够保护全国的反导系统。五是从对象上看,《反导条约》规定美俄均不得在外国领土上部署反导系统,不得把反导系统或其组成部分移交给其他国家,但美国却大力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并延揽日本、韩国乃至中国台湾参与这一系统。可见,NMD是严重违反《反导条约》的。
    
    四、联大通过维护和遵守《反导条约》的决议有何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正因为有了《反导条约》和一系列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谈判的进展,才有了核不扩散条约的无限期延长和全面禁止核试条约的缔结。
    
    如果破坏了《反导条约》,将破坏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将破坏国际防止核扩散努力,迫使无核国家在核裁军前提和基础不复存在的情况下重新考虑其无核承诺。破坏《反导条约》,也不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为维护《反导条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才连续两次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维护和遵守《反导条约》的决议。此举对继续推动核裁军目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将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崔阳生 李伟 )
    ----sent from my LENOVO Lenovo K860,Android 4.0.4
    
网友评论(11551573)2013-01-28 00:41


    这事兔子做过很多次了
    
网友评论(3261979)2013-01-28 00:42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心中再默念一遍
    
网友评论(532836)2013-01-28 00:42


    嘴炮没用,要对付敌人,只能自己有更先进的技术的情况下才行。
    
网友评论(320227)2013-01-28 00:42


    不一样的啦,我们的系统是防御性的,不针对第三方的。跟美帝苏修这种霸权主义帝国主义不一样的。就像我们中国的霸王龙,肯定不吃人。
    
    ----sent from my motorola ME525,Android 2.2.2
    
网友评论(7349089)2013-01-28 00:42


    规则本就是强者制定的
    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网友评论(7578346)2013-01-28 00:42


    高科技这个嘛,自己没有肯定要骂,自己国家有就赞扬。
    哪个地区都有这个现象
    ----sent from my 大华为 电信赠品,Android 10.0
    
网友评论(17117551)2013-01-28 00:43


    要不要上下45年新华社社评,活脱脱一美分
    
网友评论(6334254)2013-01-28 00:44


    兔子:我也就这么一说,你们也就这么一听。
    
网友评论(187628)2013-01-28 00:44

2001年,新华社文章,反导系统不得人心,这才10来年就...
    Post by cqfengkok
    要不要上下45年新华社社评,活脱脱一美分
    
    
    神转进
    
网友评论(1048504)2013-01-28 00:45


    反导系统是影响全球核平衡的东西,如果只有美国一家掌握会逆天的,当然现在几个国家在搞反导,反反导的导弹也有国家有了。
    ----sent from my Xiaomi MI 1S,Android 4.0.4
    
网友评论(13876845)2013-01-28 00:46


    这种没节操的事情其实做过好多次啦,不巧这次前后都发生在信息时代,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事情上,所以一不当心暴露出本来面目了
    
网友评论(219036)2013-01-28 00:47


    有问题么
    
    反导系统破坏了核威慑的绝对性,这就是不正确的
    
    那么我们能做的只有两种选择
    
    1,抵制限制反导系统
    
    2,发展反导系统达到破坏对手核威慑绝对性实现战略威慑的公平性
    
    要让第二条能够实现,除了发展反导系统还有就是必须要削弱核武军备库,减少饱和攻击的一次摧毁效果
    
    所以中国既然无力让美国放弃反导系统,那么战略威慑平衡的角度就必须发展反导系统
    
    这是美国率先破坏战略平衡,妄图世界霸权野心完全暴露的表现,跟流氓谈法律是无效的,所以2001年谈过,现在就不谈了
    
网友评论(102289)2013-01-28 00:47


    图样..
    很明显是别人家的反导系统不得人心
    我们自己的?当然是很正义很善良的纳!
    
网友评论(632730)2013-01-28 00:52


    这是上届的事
    和习总无关
    是这么说得么
    ----sent from my samsung GT-N7000,Android 4.1.2
    
网友评论(302121)2013-01-28 00:53


    谁叫米国坚持NMD了
    
网友评论(13416502)2013-01-28 01:02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古人都明白的道理。
    国家战略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网友评论(1035719)2013-01-28 01:03


    Reply to Reply Post by 可爱的骨头 (2013-01-28 00:53)
    
    所以我们要"CTMD"``````
    
网友评论(1487794)2013-01-28 01:03


    “XXX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现在还没翻案呢吧?
    
网友评论(81649)2013-01-28 01:05


    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兔子x老鹰
    

    
    
    

关于网站 | 网站声明 | 用户反馈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