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16531)2013-01-19 04:39
» 在扶苏的例子上,很多人说,秦时推崇王权至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真是如此么?春秋战国那些名士很多都不是死忠自己国家或者一个主子,而是忠于对自己赏识和待见的人。诸葛亮所提到的管仲,原先侍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你死我活地大战还差点射死他,后来照样侍奉小白也就是春秋五霸最早一霸齐桓公。另外一位乐毅是魏名将乐羊之后,因为受燕昭王赏识而誓死以报。甚至有自己国人国君对自己不好而反的人。范雎原先是魏人,因为魏相毒打自己,去秦国当相,还多次羞辱魏国。晋灵公无道,还要杀赵盾,赵盾就暗示赵穿将其杀死再立新君。最极端的就是伍子胥的事。他是楚国功臣之后,楚平王要杀他一家,他不得已一夜白头跑到吴国,帮公子光夺位后带吴国军队几乎灭楚,鞭楚平王尸三百。可以说整个春秋战国,忠义之事数不胜数。但这个忠义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君赏识和善待臣子为前提,而如果君对臣视若草芥,臣自然也会以刀兵相见。这一点,那个时代可以说忠义典范,为主子报仇不惜吞炭涂漆,毁形毁声的豫让就总结得很好。而秦虽然统一了并且秦始皇推行一系列利在千秋的大工程,但是因为统治时间太短,思想上并没有对人民有多大的改造。秦的人如何想的,是纯法还是纯儒,可以从胡亥和赵高的话里看出来。其实该对扶苏怎么说,赵高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还有之前春秋时期,杀父夺位的楚穆王也能下得了狠心。而在那个时代崛起的儒家,两位鼻祖孔孟确实都希望重整秩序,避免那种君臣互杀,父子反目的礼乐崩坏的情况再出现。但他们也认为,维护秩序是双方面而非臣子单方面的事情,臣子不仅不应该绝对服从,相反必须在君主不义的情况下争之。君父绝不是臣子无条件效忠的秩序核心,相反秩序首先要从君父开始做。而且极其强调臣子也有选择权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最早的版本就是孔子说的。愚孝方面孔子还专门教育过学生曾子“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放在现在的亲子关系里也是很正确的处理方式,父母要稍微打下孩子责罚孩子,孩子一般情况可以受,但父母要毒打虐待杀孩子,孩子应该逃走反抗。而当君无道,和臣子矛盾无法调和的情况下该如何,这个最为尖锐的话题,孔子或许不方便说,孟子说了。如何对待寇仇大家都清楚。还有更直白的版本该如何对待暴君,导致后世孟子一度被朱元璋河蟹。赵高也拿来说过。后世有一首骂孟子的诗,射雕里黄药师也提过。前面孟子本来就是当寓言讲道理,合理性深究比较呵呵了,后面两句恰恰是在称赞孟子。他选择去见天下有实际影响力的实权强国国君,而不是找只有名分和个牌位无异的周天子,恰恰说明了他绝非什么迂腐愚昧,而是非常开放和务实的人,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来说。可以说,孔孟两位无愧于圣人,他们宣扬的思想不但不迂腐和禁锢人性,相反在那个时代非常开放,即便放在现代看,大部分道理也是正确的。只是后世之人都把他们的思想大幅度地阉割,拿来作为统治的工具,害得两位圣人也遭了不少骂。而当时宣扬君父无限正确性的,有,那就是战国末期的法家的韩非。与宣扬法,君主也要守法的商鞅不同,韩非推崇的是君权父权绝对至高无上,君主再昏庸或者暴虐,将其推翻替代替代者再贤明,也是对秩序的破坏。法家强调律法带来秩序是非常可取的,但是无限化君父权力却非如此,因为法家它整个逻辑就是人性本恶,必须以权术驾驭,那么君主玩权术推崇律法的根本就是力量和权谋,实际也就变成权谋和力量决定一切。所谓物极必反,这种表面推崇君父无限正确的思想,实际却会造成学得好的人觉得有权谋和力量登上顶峰就可以让自己无限正确。如果觉得对其的批驳空洞,不妨看看推崇这一思想的韩非和李斯自己是如何做的吧?这一套全秦国学得最好就是他们了吧。韩非是韩国公子,韩君不听他的建议,秦始皇喜欢他的书,秦要攻韩他出使,他有意投靠秦国,却被李斯陷害不得自辩死在狱中。李斯原先是楚国官吏,因为楚君无能投靠秦国,在秦始皇死后联合赵高,不仅不奉秦始皇的遗诏,还捏造圣旨害死秦始皇指定的扶苏和大将蒙恬。当然自己也没有落个好下场。这两位鼓吹君主无限正确的主,都背叛自己的国君投靠楚/韩的敌人,李斯在此之后甚至再度背叛秦始皇。为什么?法家的核心就是力量权谋决定一切。写这话的,推崇这个的自己都不信,都不遵照,别人谁信啊?曹操也是玩的纯法家,对皇帝如何咱就不说了。法家表面上是维护秩序,但如果天下人都学透了法家的一套那就乱成毛线了。正因为如此,后世才要把阉割后的儒家套在法家的外面加强统治。总体来说,那个时代的忠勇之士绝不推崇愚忠,推崇恢复秩序的孔孟更不赞成愚忠愚孝,唯一推崇的韩非一派也就是自己说说无法实践,连赵高都把道理说得明白,扶苏此举,即便放在那个时代,也逃不了一个大大的愚字,何况他还是皇帝继承人。
网友评论(239454)2013-01-19 04:54
法不诛心,唯见其行。
网友评论(1104440)2013-01-19 05:12
你得了扶苏综合症了。。。到底想要大家给你什么答案?你的答案已经在你心中了啊扶苏自杀跟忠孝关系不大,是没那个胆量去挑战始皇帝的权威,选择了死,不放再给自己找个理由白起自杀前还说是自己杀人多了的报应,项羽自杀前还说天亡我也呢,但实际都不是这两个原因
网友评论(16531)2013-01-19 05:14
Post by sorczq (2013-01-19 05:12) Post by Kaelthas (2013-01-19 05:14) Post by sorczq (2013-01-19 05:17)
网友评论(16531)2013-01-19 08:37
汉以后的孝很有趣,用痛苦的方式去表达爱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演变成禁锢人性的枷锁这种变态的想法被延续到今天,还有人为之叫好真不知道该做何表情啊
网友评论(16531)2013-01-19 08:48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扶苏那个情有可原秦始皇可不是一般的战国君主他是第一个统一建立集权政府的也是第一次称皇帝的你现在感觉不到什么如果你穿越到那个朝代可想而知那个时代的始皇在人心目中跟神差距也没多大了在这种长期的心理威压下,只要性格不是那种非常强硬的,被逼自杀太正常了当然,这也说明扶苏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心理素质不够,但也仅此而已,不能说明他就多愚蠢多愚忠其实秦始皇的威名,恰恰是主要来自因为他的作为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真要穿越到当时,原六国人民并不待见秦,尤其是他的暴政相当不得人心,畏惧的只是他的力量。而对于秦,秦始皇也不是类似后世的开国皇帝靠自己打下天下,他是继承了原先的王位,用前人传的国力统一天下,本身秦当时就是要六国合力对抗了。当然,他的功绩是非常之大的这个不能否认。只是神一般的存在说不上。具体到当时也不是没有人刺杀他,高渐离、张良和他那个客不过几个匹夫,都敢刺秦始皇,项羽看到秦始皇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如果处在扶苏位置的是项羽,他铁定挥师南下夺位。
网友评论(16531)2013-01-19 09:33
还有不得不承认的是秦始皇的继承人问题确实搞得太差,居然让赵高去颁布传扶苏的遗诏。
网友评论(16531)2013-01-19 12:45
而且秦始皇如果在当时威名就如此大,也不会死了几年评价就下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