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506060)2013-01-11 10:08
» 整个事件最大的喷点或者关键似乎没人关注。就是:记者假扮假扮的行为使整个事件性质都变性了,救助站是否下重手基本上取决于当时记者的反应。根据拼凑出来的真实情况,记者当时是故意不配合,先假装聋哑,后又情绪激动有反抗行为。救助站的行为从新闻上看都是基于记者的行为而后的反应。那么通过这种手段的出来的结果是不真实的,加上又把这件事发布出来就有制造假新闻的嫌疑了。另外这种假扮是消耗社会资源的, 包括开始的报警,报警那里说的不是很详细,有说是热心群众报警的,但是“热心群众”如果是记者的同伙(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有一组镜头是从远处暗中拍摄假扮流浪汉记者被警车带走)那么这首先就因为是报假警而触犯法律了。其次,假扮到救助站,救助站本质上是政府机构,他们这种行为是一种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人力物力去处理当时的情况,甚至是时事后的新闻发布会)。记者出于什么心态做这件事情不得而知,但是这种做法确实是不合适的。这个和假扮消费者买假货性质是不一样的,因为假扮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真正的消费者。也和暗访不一样,暗访也是作为匿名第三方而去打探消息。其行为和钓鱼执法异曲同工。另外,如果想真的了解救助站需要大量的数据调查,跟踪调查,正面采访,暗访(作为匿名第三方)。既需要参访救助站,也需要采访被救助对象(比如新闻里那个被反捆的老人),每一方的说辞,表态,形同才能得出来真实状况。至于在流浪汉身上装偷拍机或者窃听器获取情况是否合适,我不是法律专业不好说,目前看应该是可行的。但是注意这种行为和假扮是有本质差别的,因为这个是作为跟踪记录的一部分,而不是钓鱼取证。
网友评论(2308192)2013-01-11 10:10
假扮就是暗访的一种好不好,说了这么多也没喷到点子上。
网友评论(506060)2013-01-11 10:16
Post by 永恒的超人 (2013-01-11 10:10)
网友评论(3385019)2013-01-11 10:23
上世纪初美国很多记者使用这种方式暗访美国社会的黑暗角落,撰写大量真实反应美国社会阴暗面的报道和纪实文学,这些记者人们称他们为“扒粪者”,正是这些记者孜孜不倦的报道才让公众了解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狱,精神病院,等众多令人发指的真相,促使美国社会反思并催生了包括《食品安全法》在内的众多立法。
网友评论(5012940)2013-01-11 10:24
Post by zhihuang1986 (2013-01-11 10:23) Post by zhihuang1986 (2013-01-11 10:23) Post by zhihuang1986 (2013-01-11 10:23) Post by zhihuang1986 (2013-01-11 10:23)
网友评论(1487794)2013-01-11 10:27
Post by zhihuang1986 (2013-01-11 10:23)卧槽,128分钟的都有了?记者的录音咋还传不上来
网友评论(2329247)2013-01-11 10:27
我对于马桶区那些给救助站洗地的无语了!有些人天生就有奴性。 救助站内那被反绑双手两眼泪花孤苦无助的老人,洗地的五毛你们就视而不见?打人的视频都有了还硬洗地! 救助站内那被反绑双手两眼泪花孤苦无助的老人,洗地的五毛你们就视而不见?打人的视频都有了还硬洗地!
网友评论(1487794)2013-01-11 10:28
救助站内那被反绑双手两眼泪花孤苦无助的老人,洗地的五毛你们就视而不见?打人的视频都有了还硬洗地!
网友评论(2329247)2013-01-11 10:28
救助站内那被反绑双手两眼泪花孤苦无助的老人,洗地的五毛你们就视而不见?打人的视频都有了还硬洗地!到底是消息闭塞,还是智力差距?几天没上网了?